各地招聘

当前位置:乡镇公务员 > 考试题库 > 历年试题 > 申论 >

2021广东乡镇岗申论核心考点-提出对策(2)

来源:中公乡镇公务员考试网     2021-02-02 10:41:57

2.传统文化对网络伦理的滋养,还需要我们转换思维,发觉内容,创新形式,注重教化的方式与态度。

2016年,一则关于“网络端午”的新闻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众所周知,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通过包粽子、戴香包、挂菖蒲、赛龙舟等一系列传统习俗活动来纪念著名爱国诗人屈原,通过这与每个个体紧密关联的节日,可以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塑造着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灵认同。但是,传统的节日不能只是变成商家促销的噱头,不能只是成为购物节、吃饭节、旅游节,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创新过节方式。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把中国的网络文化融入传统节日里,能让传统更为时尚,感悟节日意义,凸显端午精神。比如,“网络中国节”活动,就是希望在今天重新挖掘和弘扬传统节日里的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理解和传承节日所承载的那些价值理念和传统美德,让我们成为具有传统文化修养的当代中国人。

有评论认为,“互联网+”时代,更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滋养网络的积极作用,运用“互联网+”思维,切实打造网络文化精品,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网络传播的方法和途径,让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得到创新和传承,让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熏陶国民,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与时代意义,让端午节所承载的爱国精神与高尚情操,能更加现代化、人性化地与我们的生命发生紧密的联系,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使传统的端午节融入新时代的网络文化要素,逐渐演变成为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瑰宝。

2015年9月,北大正式入选教育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单位”。2015年11月,教育部官网首页“战线联播”栏目以《北京大学自育育人推动网络思政教育》为题,对北大“网络育人”工作的理念创新和成果进展进行了专题报道。其中,网教办指导的学生社团“青年网络发展协会”通过微信公共账号“北大新青年”,对人物和故事进行生动挖掘,在青年学生中传播正能量。比如,“从前慢”栏目通过邀请老教授讲述他们在前网络时代的读书体验,交流体会,触发大家对网络时代浅阅读的反思。“对青年学生的正面引导,要融入无形之中,刻意说教反而效果不好。”2015年选留青年研究中心工作的王志杰表示。

无独有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黄仲山认为,在坚持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的基础上,站在网络受众的角度,应摆脱简单机械的灌输方式,努力培育有营养、有质感、有活力的文化传播形式。在网络中传播传统文化,传播者需要思考年轻人的口味,理解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接受方式,避免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简单的“文化晾晒”。我们要让优秀传统文化变成一股清泉,既清新活泼又滋润人心,而不是散发着浓浓的故纸堆气息。我们要认真研究网络受众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点,找到灵活多样的传播方式,把“阳春白雪”的东西变得“喜闻乐见”。

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真正深入网民内心,才能让传统的道德文化潜移默化地成为网络伦理的重要规范。

假如你是某市文明办工作人员,“给定资料1-2”是你搜集的资料,请根据这些资料,就“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向领导提出建议。

要求:内容全面,扣紧材料;观点明确,有针对性;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提出以下建议:

一、注重传统,挖掘正确内容:在各层次教育体系中增加国学课程内容,加强国学教育研究基地建设,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恢复和创新“诗人礼乐”国学教育体系;在社会广泛提倡尊孔读经,尊重圣人,尊重文化,尊重良心,尊重道德,博之以文,约之以礼的传统文化精髓。

二、转变思维,创新传播方式:利用大数据等数字化的技术手段,运用“互联网+”思维,切实打造网络文化精品,构建数字工作平台集群的文化信息化道路,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网络传播的方法和途径;用不传统的人、结合不传统的行业、用不传统的语言、在不传统的地方推广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创新传统习俗活动,塑造民族共同的心灵认同。

三、了解受众,注重教化转变:教化以引导为主,融入无形之中;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认真研究网络受众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点,充分思考年轻人的口味,理解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接受方式,站在网络受众的角度,在坚持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的基础上,摆脱简单机械的灌输方式,努力培育有营养、有质感、有活力,灵活多样的文化传播形式。(499字)

(责任编辑:杨小红)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课程专区 ————

  • 乡镇公务员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中公乡镇公务员考试网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