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巧用主旨题中的尾句指代词
来源:中公乡镇公务员考试网 周松 2022-05-23 16:42:56
中公乡镇公务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带来消息:乡镇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巧用主旨题中的尾句指代词,更多乡镇公务员行测资料相关信息可以查看:乡镇公务员行测试题,乡镇公务员行测题库。
主旨题是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重点题型,考生的纠结点就在于通读完材料,也依旧找不到文段的重点部分到底在哪里。其实在目前考试题干材料越来越长,阅读难度逐渐加大的情况下,我们阅读材料时不仅要读,还需要归类语句,通过一些关键词来锁定文段重点。比如关联词,对策词,总结词以及尾句中的指代词等等,下面着重跟大家分享一下尾句中的指代词在题目中如何运用,我们先来看两道例题。
【例1】汪曾祺曾说,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在的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在他看来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文课学的是语言,但语言不是空壳,而是要承载各种各样的思想、哲学、伦理、道德的。怎么做人,如何对待父母兄弟姐妹,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民族、国家和自己的劳动等,这些在语文课里是与语言并存的。从这个意义来讲,语文教育必须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而诗歌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诗歌中包含丰富的思想、伦理和道德元素
B.脱离内在思想的语文教育是空洞无物的
C.必须重视诗歌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D.语文教育需要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步进行
【答案】C。解析:文段第一二句借用汪曾祺的话指出语文课学的是语言,还承载了各种思想。第三句举例说明语言承载的各种思想具体有哪些,进一步论证了前文的观点。第四句用“从这个意义来讲”总结全文,即语文教育必须要重视诗歌这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所以文段重点在第四句。C项诗歌在语文教育的作用可体现文段意图,保留。A项诗歌中包含的内容、B项对汪曾祺话的理解、D项语文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都并非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均可排除。所以答案是C项。
【例2】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过去经历过一个否定的过程,将其置于流行文化的反面,但从来没有“无根”的流行文化。所谓流行文化,也不过是在对现代流行元素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与扬弃基础之上所形成的,特别是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需要厘清的一点是,传统文化在今天所遭遇的压力,并不是文化本身的危机,而主要是传播形式上的困境。立足这一点,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将之与流行文化元素和新技术相嫁接,就成为当下发展、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流行文化要植根于传统文化
B.传统文化需要创新传播模式
C.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相辅相成
D.新技术模糊了传统与流行的界限
【答案】B。解析:文段第一二句引出流行文化话题,并指出流行文化其实就是流行元素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两者界限变得模糊,第三句进一步说明了传统文化目前面临的是传播形式上的困境,第四句用“立足这一点”对上文进行了总结,提出要突破困境需要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所以文段的重点在第四句。B项与此内容相符。A项论述流行文化、C项传统与流行文化的关系。D项强调的新技术均与尾句的指代词之后的内容不一致,可排除,所以答案就是B项。
通过这两道例题,我们可以发现在归类语句,分析文段时,尾句中的指代词后出现的句子大都总结了上文内容,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关注好这些指代词,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解题,除了例题中出现的指代词表述,还有“由此看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从这个角度看”等等,所以建议各位考生在做主旨题时不能仅凭感觉选答案,可以通过关键词的分析,选出正确选项!
备考乡镇公务员考试的同学可以查看乡镇公务员考试试题,学习了解乡镇公务员考试历年试题和乡镇公务员模拟试题相关内容。了解乡镇公务员招聘相关信息请查看乡镇公务员考试。
(责任编辑:何浏漪)
关键词阅读:
乡镇公务员行测资料 乡镇公务员行测备考指导 行测技巧 行测常识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课程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