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招聘

当前位置:乡镇公务员 > 考试题库 > 历年试题 > 申论 >

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招录考试 《申论》模拟卷三

来源:中公乡镇公务员考试网     2020-05-27 18:15:04

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招录考试 《申论》模拟卷答案解析三

给定资料

1.垃圾分类试点在我国已经搞了10多年,可结果依然不甚理想:媒体上频现分类垃圾桶沦为“摆设”的报道,许多市民欠缺垃圾分类意识和积极性,一些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陷入尴尬境地。市民小张告诉记者,并没有看到相关的分类宣传,自己也不太清楚该如何分类。记者到一些小区采访都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其实,政府可以垃圾收集及基础处理宣传册发给居民,使居民便于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在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

记者在沈阳市一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见到这样一幕:一位女士正要将一袋湿垃圾丢进“厨余垃圾”桶,却发现桶盖上压着一个废旧鞋盒,里面放满了旧鞋,她只好将手中的垃圾袋丢入其他垃圾桶里。她说:“经常会碰到这种不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居民,对这种行为,真不知该如何是好!”在广州,一些垃圾分类试点小区配有专职垃圾分类督导员,对居民住户每天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监督,或检查居民投放的垃圾,或揭开居民的垃圾袋,翻动查看里面的垃圾。遇到分类不正确的,他们会进行讲解、教育,但没有形成威慑力。

从小范围试点到大规模推广,垃圾分类在我国已经走过10多年历程,但不可否认,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很多人没有积极性,认为“垃圾围城,是政府要解决的事,与我何干”。有些地方也曾试图出台处罚措施,但往往是刚一征求意见,便反对声四起,最终只好不了了之。

2.根据国外经验,经济利益驱动能快速推进垃圾分类。如何用经济杠杆撬动垃圾分类与回收,是当前应深入研究与积极探索的课题。近日,南京市第一届城市治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针对垃圾分类议题进行讨论。会上,全体委员通过了深化垃圾分类的新决议:市民向物业、社区送可回收垃圾将得到奖励。据了解,南京市推行垃圾分类已近两年,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许多市民对此欠缺积极性。通过总结经验,南京市开始尝试用经济杠杆来调动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的积极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南京市的做法在全国引起讨论。为何南京的“垃圾分类有奖励”会让人耳目一新,引起广泛关注?有专家说,这种做法更投合百姓的心理,也符合世界潮流。因为,世界上垃圾分类做得比较好的国家除了靠罚款,也会靠奖励来引导市民养成好习惯。

与南京市类似,上海市推出了“绿色账户”这种激励机制。全市有近1500个小区、企事业单位、公园、学校、菜场参与,平均每月开展一次垃圾分类主题宣传和回收活动,居民交纳可回收废品,可获小礼物或绿色账户积分。到目前为止,绿色账户网站上的市民注册量达到了4.3万人次。小礼物虽不显眼,一块肥皂、一个环保袋、一盆小绿植、一张收费公园的门票,但却可唤起公众的参与热情。不过,据媒体报道,绿色账户活动老年人参与多,年轻白领对小礼物的刺激往往无动于衷。激励机制未能体现等价交换原则,只能作为一种简单的奖励,其作用是有局限性的。如何让激励机制更加科学,的确是需要考虑的。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所教授何品晶告诉记者,要想用好经济杠杆,必须考虑价值因素。收费是个敏感话题,但是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却是绕不过的一关,那些垃圾处理水平较高的国家都在收“垃圾费”,它促使居民开始关心自己的垃圾产生量。比如美国政府环境保护署推行的是叫做“多扔多付”的体系,在瑞士,丢垃圾需要付钱,如同寄信要贴邮票一样被人所接受。关于垃圾收费这个问题,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居民主要关心:城市垃圾处理成本怎么测算?收多少钱才合理?由谁来收费和监管?收走的费用怎么花,老百姓能得到什么?目前在这些方面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做法,大家都在探索。

(责任编辑:杨小红)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课程专区 ————

  • 乡镇公务员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中公乡镇公务员考试网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