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招聘

当前位置:乡镇公务员 > 备考指导 > 申论 >

乡镇公务员申论技巧:这样引用名言,申论作文百害无利

来源:中公乡镇公务员考试网    薇 2021-08-18 09:38:39

考生常犯错误一:

大量堆砌不贴切的名言有部分考生,在平时备考时积累了很多名言,到考试写文章时却大海捞针,无从下笔,只好乱写一气。

例如:某一考生,非常喜欢习总书记的讲话:“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他写任何申论文章的结尾时,几乎都会使用这句名言。

这就导致名言与文章的主题没有任何关系,显得牵强附会,有画蛇添足之嫌。所以,平时积累名言时要学会分类,可以按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分类整理,每个专题背诵三句高质量的名言,在考场上即可以随手拈来,运用自如。与此同时,考生应该掌握“搭桥”技巧。所谓“搭桥”,即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名言,却在考生的解释、牵引下,变得十分合适。

例如:陶渊明先生写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是,南山已经被雾霾笼罩,这种美景已经不复存在。

当今各大城市雾霾爆表;江河湖海污水横流;土壤重金属超标;城市高分贝噪音扰民......这严重危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阻碍了经济的有序发展,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加强环境保护是政府必担之责。这句名言看上去,与文章的主题“环保”根本不搭边。但是,经过考生的巧妙“搭桥”,却显得十分妥帖且具有新意。

考生常犯错误二:

案例过于冗长啰嗦案例过于冗长啰嗦,显得概括能力低下。

例如:2018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包括颁奖词,每个人物大概两千字。很多考生在文章写作时,把一个例子概括成一百多字,在答题纸上占4行多。按照谋篇布局的规划,一篇1200字的文章,每个分论点的论述在10行左右。如果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占据4行,会严重影响整个分论点的论述。

建议考生在备考时,把常用案例概括成一两句话,做到言简意赅。

例如:遵义山区村支书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

例如: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从“南优2号”到超级稻,几十年来,他不仅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还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2019年9月,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考生常犯错误三:名言之后不紧跟案例在论证的过程中仅使用名言,而不紧跟案例。

文章中间的论证部分,需要名言紧跟案例进行论证,也就是引证法和例证法应当结合起来使用。如果仅仅使用名言或者仅仅使用案例,就会显得单薄干瘪,达不到论证充分的效果。

例如,百余年前,五四先驱李大钊这样激励青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奋斗、梦想和奉献,永远都应该是青春最美的色彩。

例如,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恰当的使用名言和案例,能帮助提升文采,增强说服力,使文章言之有物,文采斐然。因此,考生在备考中,一定要在重视名言和案例积累的同时,重视分类整理,重视科学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责任编辑:杨小红)

关键词阅读:

乡镇公务员申论范文 申论技巧 申论热点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课程专区 ————

  • 乡镇公务员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中公乡镇公务员考试网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