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公务员面试热点: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让好事更好办
来源:中公乡镇公务员考试网 韩笑恬 2021-09-09 10:23:48
热点背景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在部分地区开展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的批复》,决定在辽宁、山东、广东、重庆、四川实施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在江苏、河南、湖北武汉、陕西西安实施结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试点期限为2年,自2021年6月1日起至2023年5月31日止。
据民政部介绍,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启动后,男女双方不仅可以在其中一方的户籍地进行婚姻登记,如一方当事人经常居住地在试点地区,也可在试点地区办理登记。经常居住地一般是指公民离开户籍地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地方,婚姻登记机关的主要认定依据是看是否持有有效居住证。
模拟试题
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于2021年6月1日起,将在辽宁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重庆市等7省2市实施为期2年的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1.概括提炼话题,表明观点。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有4.93亿人处于“人户分离”的状态,其中15岁至35岁的适婚人员占70%的绝对比例。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能够满足群众在非户籍地办理婚姻登记的需求,推进婚姻登记制度改革,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正逢所需、正当其时的惠民之举,值得大力拥护与支持。应在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的基础上促其推广普及。
2.分析政策出台的目的意义。
(1)便民利民,减轻负担。相较于老办法“要求一方回原籍办理婚姻登记”,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免除了登记当事人长途跋涉的舟车劳顿,能够节省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和经济成本。此外,对于负责受理审批的公共服务部门来说,减少线下流程,实现“一网通办”也可以减少人工耗费,减轻工作负担。
(2)借助技术,创新方式。除了依托发达的信息网络,打破时空地域阻隔,实现网上办、异地办,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的难得之处还在于,其打通了民政和公安两大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全国一盘棋。跨网络、跨部门、跨地域打破信息壁垒,彰显了政府积极拥抱新技术、新理念的态度及为满足民需不怕给自己找麻烦,勇于创新工作方法的决心。
(3)完善制度,转变职能。此举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在婚姻登记这一基本民生公共服务领域的推进,本质上是“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适用面的延伸,是改革啃下的又一块“硬骨头”。其更有利于使婚姻登记制度更加适应当今社会人口流动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加剧的现状,从而助力“放管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建设。
3.分析试点推进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1)依据新。试点突破了现行《婚姻登记条例》有关规定,从维护法律权威性和稳定性角度而言,相关规定需要考虑适时进行修改,为改革的普遍推广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2)配合难。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涉及环节多,现实问题复杂,各地工作差异大,需要各地民政部门的磨合及系列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3)问题多。对于外来流动人口众多的一、二线城市,就地登记结婚的人数或将陡增,这些地方婚姻登记机关的承载能力及服务水平将接受考验。此外,试点工作还涉及当事人信息核验难度增加、业务流程再造、信息互认受阻等多方面的问题,改革难度较大。
4.结合实际,提出推进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政策实施的对策建议。
(1)宣传解读,广纳谏言。相关省市试点应该加大对政策的宣传与解读力度,让婚姻登记当事人及时了解“跨省通办”的内容、要求、实施步骤,以争取其参与和支持。此外,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向全社会群众,对试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吸纳建设性意见建议,让试点工作少走弯路。
(2)完善配套,优化试点。进一步加强民政部与公安、法院、外交、卫健、移民管理、残联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加强对当事人身份信息和婚姻状况信息的核验。对人脸识别、指纹采集比对、身份证读卡器等技术设备“硬件”加快升级,不断提升婚姻登记智能化水平。做好错峰登记、线上预约等精细化服务,全面推行个人信用风险告知制度,加大对婚姻登记过程中故意隐瞒、捏造事实等不诚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3)积累经验,扩大影响。通过试点在如何适应人群变化、精准测算流量、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满足需求等方面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推动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机制,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探索可行路径,为修订完善《婚姻登记条例》积累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政府要一如既往地秉持问题导向与便民取向,让更多领域的“异地办”服务上线,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更多政策在解民忧中得民心。
(责任编辑:杨小红)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课程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