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招聘

当前位置:乡镇公务员 > 备考指导 > 公共基础知识 >

乡镇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政治经济学重点之资本(2)

来源:中公乡镇公务员考试网     2021-11-10 09:26:44

3.资本的本质。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是和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联系在一起的。①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走出萧条、走向复苏的物质基础。当处于萧条阶段时,那些熬过了危机阶段、力图早日走出萧条状况的资本家,往往通过更新固定资本,投资于新的更高效率的机器设备,来求生存求发展。这样,在萧条时期,特别是其中后期,就会在全社会范围内出现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②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发展实现高涨,导致危机的物质基础。这种集中更新固定资本,发展生产的行为,又为下一次的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埋下了伏笔。所以说,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的周期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周期性出现,这就是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也具有周期性质。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一次危机爆发所经历的时期,就是一个再生产周期。一般而论,典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几个阶段。危机阶段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

资本主义国有制经济的性质和作用

资本主义国有制经济的性质。国有经济的性质由的性质决定。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国有制经济仍然是资本主义所有制。所谓国有制,实际上是全体资本家,特别是垄断资本家的共同所有制。因为从实质上看,它是由资产阶级占有,归资产阶级支配,并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国有企业的工人仍然是为资产阶级创造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者。

国有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双重作用。一方面,资产阶级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为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有利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垄断资本利润的增加;另一方面,加重了财政负担,本身又官僚主义严重,效率低下。正是资本主义国有经济的这种二重性,资产阶级有时不得不运用国有化来缓和一下资本主义的矛盾,而一有适当的机会,又要实行非国有化。20世纪80年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都出现了非国有化浪潮。

资本主义适应社会化生产需要,为社会资本再生产创造条件,加强垄断资本统治,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这就是资本主义国有化和非国有化互相交替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国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国有制经济是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和运用的资本。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它为资产阶级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在当代,国有经济成分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资本主义国有经济产生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家采取国有化政策,通过高价收买或其他补偿办法,把某些私人企业收归国有。二战后初期,西欧曾掀起过“国有化”热潮,把那些技术落后、经营不善、濒临破产的企业收归国有。二是通过国家的财政拨款,直接投资兴建新企业。这类企业一般都是投资量大、资本周转慢、回收期长、赢利少、风险大,甚至亏损的企业,私人不愿意在这些企业投资。但这些企业又是社会再生产必不可缺少的。因此只能由国家兴办。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1.劳动力和劳动的科学区分。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是劳动能力的支出和耗费。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这是因为:第一,劳动要当作商品出卖,在出卖之前必须已独立存在,但在市场上发生买卖关系时,工人的劳动并不存在,工人不能够出卖并不存在的东西。第二,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和价值的内在尺度,但它本身没有价值。如果说劳动是商品有价值,这是毫无内容的同义语反复。第三,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就会否定价值规律,或者否定剩余价值规律。科学地区分劳动力和劳动的含义,就能够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1)资本主义工资及其本质。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在资本主义经济的现象方面,工资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因此,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其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的价值一旦采取工资形式就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似乎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是有酬的。

(2)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即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3)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在二者的变动中,只有实际工资才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的状况。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逐渐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自由调节。到19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垄断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最重要的新特征。垄断资本主义在主要资本主义的经济中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及其形式

(1)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任何地租都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资本主义地租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收入,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它是剩余价值的又一转化形式。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它体现着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

(2)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资本主义地租根据它产生的条件和原因的不同区分为级差地租和地租两种基本形式。

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的含义: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马克思指出:“资本的循环,不是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时,叫做资本的周转。”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主要受资本周转时间和生产资本构成两个因素的影响。

资本周转时间。资本周转时间是指产业资本的一个循环周期的时间,是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生产时间是资本处于生产领域的时间,它包括劳动时间、劳动对象受自然力作用的时间、生产资料储备时间以及正常的停工时间。流通时间是资本处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资本周转次数。资本周转速度用资本周转次数表示。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价值周转的次数。资本周转次数(n)=一年(U)/资本周转一次需要的时间(一般以月份为单位,用u表示)。

可见,资本的周转速度和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或反相关;与周转次数成正比,或正相关。

(责任编辑:杨小红)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课程专区 ————

  • 乡镇公务员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中公乡镇公务员考试网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