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乡镇公务员 > 考试题库 > 历年试题 > 申论 >
2021年山东本土优秀人才招录考试 《申论》专项卷(1)(2)
来源:中公乡镇公务员考试网 2020-09-16 17:00:11
5.文化逆差,是指中国的文化贸易出口少于进口,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赤字”的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2年有一份调查认为,1995年以后,中国与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分列于世界文化贸易的前5位。但中国出口的文化商品50%以上是游戏、文教娱乐和体育设备器材,是“世界文化硬件出口第二大国”。但在“文化软件”的出口上,远远落后于五强的平均水准。马驰提出,“瓷器、丝绸、茶叶等等,这些固然是5000年华夏文明的骄傲产物,但在世界眼中,不过是个符号。要让他国民众真正认可中国文化、读懂中国文化,就必须在器物的基础上输出思想。”但遗憾的是,思想文化的传播恰恰是当前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最薄弱的环节。北京大学教授王岳川根据国家图书馆和北大图书馆作出调查统计,20世纪中国翻译了国外著作大约11万册,而同一时期国外翻译中国的著作仅仅千余册,“文化软件”的逆差高达110:1。
在我国文化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专业文化人才的缺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现在我国文化软实力还不够强的一个原因,不是我们缺乏形成软实力的文化资源,而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不了解海外受众的需求,不了解国际文化市场的需求,不善于运用国际经验和惯例来传播中国文化。我国著名艺术家金曼指出,我们不仅需要一批一流的文化产品,我们还需要一批了解中华文化,了解世界文化市场,善于市场策划和运作的国际文化经纪人。许多我们认为不错的文化产品因为缺乏市场化运作,在海外没有引起反响甚至受到冷遇。
6.一部《平凡的世界》,触动了国人情感深处最柔软的角落。这部作品之所以广受好评,就因为路遥讲的就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故事;莫言则用中国的故事赢得了世界文学的肯定。相比之下,当前国内一些热播的抗战影视中屡现“神剧”,单一的娱乐化创作思路着实令人不敢恭维。国外优秀的战争题材作品往往人物形象塑造立体而丰满,善于从战争中挖掘哲理,通过小人物、个体和家庭拉近与观众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影片注入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让影片显得丰富而独特。“在继承借鉴创新的基础上提升文学的创造力”。刘奇葆同志在与第九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座谈时关于文学创作的讲话,正可以对我国文艺创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做出回应。
根据伊恩网大陆票房的历史数据,截至目前,2014年暑期档上映的影片《捉妖记》以24.3亿的票房居于大陆院线票房榜首,排在第二位与第三位的是好莱坞系列大片《速度与激情7》和《变形金刚4》。可见魔幻、科幻类作品在国内观影人群中有较好的市场,颇受人们青睐。但是这些魔幻、科幻作品中,真正打动人的,除了天马行空的想象,玄幻新奇的场景,还有源自人们日常生活的真情实感,植根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价值追求。中国古典魔幻文学作品的《西游记》至今被奉为经典,其中一部分原因也在于人们赞赏其对现实的深刻关照和反思。
在《白银时代》中,王小波用黑色幽默讽刺了写作公司坐在办公室里的生产,不去体验生活的人写出了“真正的小说”,而如实书写故事的人却惨遭毙稿。作者构筑这样一个荒诞的未来世界,可以视为对当今的预警。
2014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在创作中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以及开放和交流的扩大与深入,国人“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把握和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要,同时通过创作,“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而文艺之“创作”的精要更在于,走进人们的生活,先深入进去再提炼出来,先源于生活再高于生活,为国人讲好国人的中国故事,真实的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
7.2015年5月4日,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和文艺报社邀请老中青三代小说家的部分代表共同研讨小说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作家们畅所欲言,讲出了真知灼见。
霍艳:讲好中国故事,并不是中国有诸多现成的好故事,只要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就行。好的中国故事,是创造属于中国的形象,就像《离骚》、唐诗、孙悟空、贾宝玉等都属于创造一样,就是要创造出属于中国的文学形象,尤其是经典的人物形象。当我们一提到某部文学作品,先浮现在脑海的是里面的人物。但是当下文学作品里,给人留有印象的人物越来越少,都是模糊不清的。真正的创造是要产生本来没有的东西,并以此照耀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
张之路:熊猫是我国国宝,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努力了多年,结果美国的《功夫熊猫》来了,我们只好傻在那里。大的问题我们暂时无法解决,但是作为一个作家,我认为具体的原因还在于我们只善于模仿,而荒于创造。所以我更加确信,我们中国不缺少文化符号,缺少的是通过创造确立的文学艺术形象。比如,至今我们都没有写出一个优秀的关于熊猫的故事。
蒋一谈:一个人超越不了时间,也难以超越所处的时代,即使有超越,也是短暂的瞬间超越。作为一个小说写作者,我写作是为了自己,但我忘不了读者。我不希望自己走进象牙塔,不食人间烟火,我也不会允许自己为了迎合市场降低写作准则。我希望自己在小说的想象和叙事之间设定一个中间值,这个中间值,我称之为“得体的媚俗”。
8.讲故事比喊口号更能打动人。讲故事能让道理生动,还能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也更容易赢得信任与支持。正所谓“讲好故事,事半功倍”。有人说,“改变你的表达,就能改变你的世界”。同样的故事,用不同方式讲,效果和可信度大不一样。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精彩的叙事、亲和的姿态。习近平总书记就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无论是外事出访,还是讲话撰文,他总能讲出恰如其分的故事,赢得满堂喝彩。以下内容摘自习近平总书记给不同群体讲中国故事的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杨小红)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课程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