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公务员行测备考技巧:片段阅读有这个标志词是因果关系
来源:中公乡镇公务员考试网 贾云龙 2021-09-15 09:37:40
一说到公职类考试中的言语理解,大家肯定觉得自己已经学了20多年的中文,言语理解不是小菜一碟吗?其实,在真正的公职类考试中,言语理解的占比之高,难度之大超出大家的想象。大家自以为言语理解作为一种主观题只需要通过自己的主观加工就能解题的方法是大错特错的。尤其是言语理解中的主旨观点题目,更不是通过个人的主观就能解题的,还需要一些具体的做题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以言语理解中片段阅读中的因果关系为例来一起学习一下。当片段阅读中出现了“因此、所以”等词语的时候就是因果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以下几个例题。
例题1群租房问题是个老问题,群租房存在社会治安、消防安全隐患和扰民等问题,所以群租房加强管理和整治十分必要。但如果将群租房“一棍子打死”,不仅造成了住房资源限制和浪费,也可能会“误伤”低收入人群的生存权和居住权。值得一提的是,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权比杜绝群租房更重要。因此,政府及住建部门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综合治理群租房的同时,将主要力量花在加大廉租房建设上,使这项惠民政策惠及到更多的人群。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A.群租房治理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管理和解决方式
B.综合治理群租房乱象的同时,需切实加大廉租房建设
C.群租房治理应考虑到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权保障问题
D.群租房有利也有弊,一味杜绝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答案】B。中公解析:文段一开始介绍了群租房存在的问题,接着通过“但是”转折词说道群租房不能“一棒子打死”,最后由“因此”得出结论“政府及住建部门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综合治理群租房的同时,将主要力量花在加大廉租房建设上”。因此之后为文段主要内容。C项和文段无关,A、D两项不是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是一个原因分析得结论的题目,结论确实在因果词之后。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这个题太简单了,我只需要找到因果词,因果词之后是重点不就可以了吗?那我们在研究一下这个题。
例题2莫高窟是古代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莫高窟选址在戈壁荒漠的绿洲之中,体现了佛教与世俗隔离、与自然融合的思想。洞窟依山面水,河水滋润着莫高窟周围的绿树,形成了独特的清幽风光。莫高窟呈蜂窝状排列的洞窟最高处不超过40米。冬季,从西边刮来的风沙经窟顶而过,吹不到洞窟;夏季,对面的三危山又成了天然屏障,使东边刮来的风沙无法威胁到洞窟。这样,莫高窟便成了干燥区域里一个最安全的地带。正因如此,莫高窟虽经千年,仍完好保存了11个朝代的492个洞窟及大量的壁画和雕塑,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莫高窟设计建造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B.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价值
C.莫高窟及其中壁画完好保存的原因 D.莫高窟的自然环境和独特清幽的风光
【答案】C。中公解析:文段为因果结构,首句指出莫高窟是古代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分别介绍了莫高窟的选址和洞窟设计特点,正因如此,才使得莫高窟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所以文段重点强调的是莫高窟及其中壁画完好保存的原因。C项符合文段的主旨。A选项文段没有提到。B选项对应文段的最后一句话,但是文段重点说明的是莫高窟及其中壁画完好保存的原因,并不是在强调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价值,可以排除。D选项仅仅是文段的片面内容。
这个题大家会发现,行文为先解释了莫高窟的选址和洞窟设计特点,在得出一个事实,莫高窟即使经历千年,仍然能保存大量壁画,文段的主旨是概括这种事实和原因的因果关系。同学们,言语理解的主旨观点虽然为主观性题目,但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几十年的对言语主观的理解并不能帮助我们作对题目,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踏踏实实,分析行文,理清上下文的行文关系,才是解决言语理解主旨观点题目的核心方法。现在我们已经总出了因果关系的两种题型,例题1的,原因分析的结论,因果词之后的结论为重点。例题2的原因分析得事实,产生事实的原因为重点,希望上述讲解能够帮助大家。
(责任编辑:杨小红)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课程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