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乡镇公务员 > 考试题库 > 历年试题 > 申论 >
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招录考试 《申论》模拟卷一(2)
来源:中公乡镇公务员考试网 2020-05-26 15:04:18
4.近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信心满满地表示,目前正在试验的杂交水稻亩产已达988公斤,下一步有望突破1000公斤乃至1200公斤,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目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改进我国粮食问题的唯一出路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通过科技进步来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办法很多,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增施肥料,提高栽培技术水平等办法,其中立竿见影也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优良品种。”除了杂交稻为代表的良种外,良肥良法也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成都市原市委副书记张锋介绍,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得奖人石畅旭院士领导的团队,通过十年的探索发明了郑光纳米复合肥,这个复合肥治理沙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这个纳米肥料又用在农业上,在水稻上已经取得平均增产10%~30%的效果。张锋说:“如果这两种肥料跟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抱团发展,那么良种良肥良法这个技术体系支撑起来,会对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增加雄厚的底气。”
办公大楼17楼会议室,正在召开一个小型座谈会。Y市财政厅厅长陈某说:“当前农村工作的大局就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经济综合管理职能部门,必须要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主动作为,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农业比较效益差,农民增收难度大,缺少规模经营主体,是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A省是“大包干”的发源地,当年“分”是为了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30多年过去了,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已经到了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提高的时候了,已经到了必须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来取代传统农业,促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时候了。怎么改?经过一次次调研论证,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思路渐渐清晰: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探索农村经营方式创新,多措并举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
2013年以来,我国加紧出台培育、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关政策措施,从农业补贴、市场环境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截至目前,全国经营面积在10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已超过270万户。在上海松江区,粮食种植户由2007年的1.49万户减少到2012年的1206户,户均经营规模113亩,家庭农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超过城镇家庭收入水平。
会宁是甘肃省最干旱的县之一,今年春夏,这个县再遭严重干旱,但当地农民没有为吃粮发愁。会宁县会师镇西岩村村主任王永福说:“小麦虽基本绝收,但玉米、土豆产量还不错,土豆单产在1吨到1.5吨之间。”据甘肃省农牧厅介绍,因旱情严重,夏粮减产,但秋粮弥补不足,全年粮食总产预计仍将达到1005.3万吨。这是甘肃粮食产量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如今,尽管小麦、大米还要适量调入,但甘肃马铃薯、商品玉米、制种玉米、啤酒大麦、小杂粮有大量调出,甘肃粮食供需实现了总体平衡有余。尽管自然条件严酷,但近年甘肃粮食产量却在加速增长。甘肃农牧厅的统计显示,甘肃粮食产量从1994年的700万吨增长到800万吨,用了10年的时间;之后从800万吨到900万吨,用了5年时间;从900万吨到1000万吨,只用了2年时间。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甘肃粮食增长来源于山旱地,不是以牺牲更多的水资源为代价,相反,是用尽可能少的水生产尽可能多的粮食。甘肃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介绍,甘肃人均占有的水资源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然而甘肃人均生产的粮食却接近全国人均水平。“旱地也能产这么多粮,科学种田是真好。”55岁的王永福说,“我们这里土地虽多,但多是山旱地,早些年常闹饥荒。没想到现在不仅旱年不再闹饥荒,而且还有余粮出售。”
5.近年来,由于受打工潮影响,农村青壮年特别是大中专和中学毕业生外出打工较多,在家参与生产劳动的较少,家中仅留下父母、老人和小孩,让弱势群体更弱,劳力严重不足。H镇15个村委会341个村小组8390户41360人,常年在家务农18858人,常年外出打工5859人,公路沿线5个村委会3007户14135人中,常年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只有6671人,常年外出打工有2015人。“庄稼地里挣不了钱,村里40岁以下的人几乎都不种地,他们要么外出打工,要么上学,真正务农的人数用手指头都数得清,而且多数人还都保持着传统的耕种观念,靠天吃饭。”农民周斗全说。周斗全所在的綦江区赶水镇铁石垭村二组全部284名农民中有近百人外出打工,留下种地的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事实上,在中国各地农区,55岁以上的农民已成为农业“主力军”。“今后谁来种地”难题,困扰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由于各种原因长期累积,农民形成了弱势群体形象,从事农业耕作失去了应有的尊重,社会地位低成为许多人“跳出农门”的初衷,也是新生代农民不愿回到农村创业的动因。而没有充分尊重农民职业的社会氛围,吸引更多有知识懂科技的青年投身农业职业显然是不现实的。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职业水平,让庄稼院里也走出农学家,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许多发达国家同时也是农业大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因资源禀赋不同选择不同发展道路,但有一个共同点,重视农业,尊重农民,将职业农民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原动力。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是世界上粮食的主要出口国,美国农业生产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对农民实行收入支持以缩减农民与非农业就业者的收入差距。为了使本国的农业生产得以继续和发展,美国政府专门为农场主设立了“农场主家庭管理局”和“农产品信贷公司”两个农业信贷机构为他们提供农业贷款。此外政府的“小企业管理局”也可以为农场主提供贷款。美国政府还协助农场主合作社建立了“农业信贷体系”,农业信贷合作社为农场主提供信贷并向该体系优惠提供贷款资金或为该体系筹资提供担保。美国政府规定了农作物保险计划由政府向农场主预付土壤保护补贴使农场主有能力支付农作物保险费。保险包括农作物不可抵御的灾害如干旱、洪涝、歉收和虫灾等允许产量波动范围平衡在50%~75%。相对于美国农业发展中的诸多举措,我国助推农业发展的相关举措,略显不足。
不仅如此,美国也高度重视农民职业教育,有关农民教育培训的立法历史悠久、系统配套。英国也提出了《农业教育法》规定,农业就业人员只有在完成11年义务教育后,方可进入农业学校进行1—2年的学习。德国《联邦职业教育培训促进法》规定,农业从业者进岗前必须经过3年的正规职业教育,上岗后在农场还有3年学徒期。法国《农业教育指导法案》规定,农业部负责在全国建立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农业人才。日本《社会教育法》规定,利用公民馆、图书馆等设施对农村青少年、妇女、成人进行教育。德国具有初、中、高三层次相互衔接、分工明确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此外还有50多所农村业余大学,为农民提供终生教育。法国在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之下,又在全国设有861所普通农业职业技术学校。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教育实行学分制,在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架起桥梁,建立起文凭、学位与各类资格证书之间的立交桥,有效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农民教育培训。英国在各产业培训中,唯一能得到政府资助的就是农民教育培训。德国农业职业教育采用的是农业实践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双元制”模式。这种模式保障了学生理论培训与实习交互进行,对学员实习的农场资格也有明确要求。英国要求农业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以实用为先,强调实际技能教学,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比率至少达到4:6,三年制学校实行“夹心式”的工读交替的教学方针和制度,大面积培养“职业农民”,通过加大培训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鼓励更多的人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6.节约粮食减少浪费。这是大课题,这个问题是世界性的,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更为突出。“没有吃过的馒头、整条的鱼、密封完好的肉制品,还有成包的麦面等等,什么都有。
市民李女士还说,经常和朋友去餐厅吃饭,从来没看到“节约用餐”的标识牌,服务员巴不得你多点菜呢。而且如果请客都让客人多点,显得有面子,如果没吃完也不好意思打包。
据一项针对北京部分大学餐后剩菜剩饭情况的调查表明,倒掉的饭菜总量约为学生购买饭菜总量的三分之一。按全国大专以上在校生总数量2860万人(2009年底数据)计,大学生们每年倒掉了可养活大约1000万人一年的食物。从全球角度来看,联合国粮农组织2012年6月13日发表声明,指出全世界每年浪费的粮食数量达到13亿吨。倘若这些粮食中有四分之一能够得以保留,就足以养活全世界目前约为9亿的饥饿人口。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尽管在中国已经不存在饥饿问题,但还有数千万人口处于温饱线之下,仍有约10%的人生活在营养不良的状态下。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显示,按2011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年),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全国政协委员郑某表示:“我国粮食浪费现象惊人,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普通公民铺张浪费的饮食习惯必须要改正。当今中国,大量贫困人口视粮食为生命。全国数亿农民和农民工,也仅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至于城镇里中低收入者,包括众多的普通工薪族,用辛苦钱购买价格日益上涨的粮食,还是一笔不小的生活负担。”
“光盘行动”的发起团队并非一个公益组织,他们来自金融、广告等不同的行业。他们用IN_33来称呼这个团队。2013年1月初,IN_33中的三个成员生发出号召“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想法,得到多人响应。1月10日,提议设“光盘节”,“光盘”成为代号。他们这个举动迅速在社会上得到响应,尤其是很多政府部门也加入此次行动中,“光盘”行动迅速在社会中蔓延开来。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打包剩饭,“光盘”离开,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他们将继续在不同城市开展这个公益活动。“光盘”行动广泛传播,体现了人们对请客吃饭时造成的铺张浪费有了一次理性的回归。
7.我国人均粮食消耗尚处于消费结构快速转换和消费水平快速增长的时期,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人均耗粮水平将不断增加。据预测,到2020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95公斤,需求总量5725亿公斤,粮食需求总量继续增长。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十连增,和2012年相比增长了2.1%,首次突破6亿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粮食安全问题被再次强调,“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被提出。为何如此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对此,韩长斌表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保障人民吃饭,第一位的工作也是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使群众吃的饱、吃的好、吃的安全,因此,‘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中国碗必须装中国粮’。”
(责任编辑:杨小红)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课程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