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乡镇公务员 > 考试题库 > 历年试题 > 公共基础知识 >
2020贵州定向乡镇公务员招录考试 《综合知识》模拟卷二(9)
来源:中公乡镇公务员考试网 2020-06-16 10:51:12
二、写作题(40分)
1.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正摆脱低端竞争格局,无论是经济转型升级,还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抑或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工匠精神”都是中国亟待补上的“精神之钙”。
工匠精神,是生产、设计者在技艺和流程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以质量和品质赢得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的精神。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踏实专注的气质,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钻劲背后,是对品牌和口碑的敬畏之心。
2.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工匠精神”,让中国酒业协会副会长傅建伟“感触至深,且深受鼓舞”。
在傅建伟看来,“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个品牌的气质:坚定、踏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黄酒、啤酒、葡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惟黄酒源于中国,是中国独有的酒种。绍兴黄酒独一无二的品质,既得益于江南绍兴的自然环境和优质原料,更在于上千年来形成的精湛的酿酒工艺所致:八月做酒药、九月做曲麦、十月做淋饭、立冬开酿,独特的复式发酵工艺,长达90余天的发酵时间,长时间的存贮……绍兴黄酒业之所以绵延千年生生不息,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酿酒人口授心传,才形成了一套独特精湛的酿制技艺。傅建伟说:“传承经典工艺,传承敬业精神,这是确保绍兴酒品质的关键,也是工匠精神的最好写照。”
人品即酒品。从三伏培养酒药,八月踏制麦曲,到立冬投料发酵,立春开榨煎酒……酿酒师傅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坛酒上都有一张坊单,每张坊单都写着酿酒师傅的名字。“对于酿酒师傅而言,最大的荣耀莫过于酿造出好酒。”傅建伟自豪地说,“做诚实人,酿良心酒,扬民族牌,正是绍兴黄酒一直倡导的酿造态度。”
2006年,绍兴黄酒酿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古越龙山成为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指定用酒,登上了美国的白宫国宴。此后浙江省出台《关于推进黄酒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做好黄酒产业的传承发展工作。“诚然在当下,要倡导工匠精神是不易的。这就更需要我们坚守、坚持,更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专注黄酒,也许我们做得不够强不够大,但我们一定会做得更长,走得更远。”傅建伟指出。
3.南通城,濠河边,翠竹掩映,有石板小径通往一处白墙黛瓦的仿古建筑,一块牌匾赫然入目——中国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两旁是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题写的对联:“靛蓝人间布上美,青花世界馆中藏”。
博物馆是“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馆长吴元新出生于江苏启东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母亲纺纱织布,父亲浆纱染线,那“唧唧复唧唧”的声音深深印在他童年的记忆中。他长大后进入当地印染厂拜师,后考入宜兴陶瓷工业学校学习,再北上中央工艺美院、中央美院进修,1996年毅然从南通旅游工艺品研究所辞职,更花光一家人所有积蓄,建立全国第一家蓝印花布博物馆。少时耳濡目染的倾心喜爱,凝结成一生守望的文化自觉。
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刮浆防染印花布,源于唐宋,盛于明清,从江南起源后流传至全国。蓝印花布的魅力,在于图案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其纹样将点线面有机结合,利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样,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气氛。其中,南通蓝印花布以其精湛的工艺独树一帜。
如今,生活变迁,传统的蓝印花布已被逼入濒危的境地。吴元新挺身而出,肩起抢救的重担。多少年来,他一有空闲就往乡下跑,还动员亲朋协助,一幅幅被面,一条条帐檐,一件件包袱布,一块块碎布头,日积月累,博物馆已搜集2.7万多件传统印染实物、10万多个纹样。“这都是宝贝啊!”每从民间收到一块传统蓝印花布精品,看着新的纹样,吴元新必激动得难以入睡——他将最喜爱的传统蓝印花布一直放在枕边。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吴元新坚守的“根”,就是蓝印花布工艺中的手工刻版、手工刮浆、手工染色。他给我们现场演示了刻版工艺中的“断刀”手法。遇到图案线条过长或弯曲弧度较大的造型,如细叶脉、长花瓣、流水纹、长枝条等,必须采用断刀的表现手法,将纹样中的长线条分为几段,每段长度约2厘米左右,太长会影响花版的牢度,刮浆时易发生“扑浆”,两段之间的空隙一般小于1厘米,以不妨碍整体图案造型为原则,力求“笔断意连”。正是这一工艺限制,成就了蓝印花布图案的特有魅力。
让更多的人认识蓝印花布,热爱蓝印艺术,是吴元新最大的心愿。建馆以来,近百万国内外宾客前来参观,吴元新还带着作品前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演,交流的渠道越来越宽广。2015年7月,在瑞士的一次展演活动上,有来宾询问蓝印花布上面的纹样,吴元新就从明清两代老百姓生活讲来,从牙牙学语时用的五毒纹样的肚兜,到子女成长用的“三子夺魁”“状元及第”纹样的被面,再到结婚时用的“凤戏牡丹”“和合二仙”纹样的包袱布,以及年老时子女送给长辈的“八仙过海”“三星高照”纹样的帐檐,蓝印花布伴随着中国人平凡的一生,吉祥的图案也寄托了中国人美好的向往。老外们震惊了:原来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竟然如此丰富多彩,如此有审美情趣!“老外们热情希望我们以后常来,让世界各地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吴元新说。蓝印花布,俨然已成为外国人感知中国的文化符号。
有耕耘就有收获。2006年,由吴元新申报的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元新也被评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并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40年蓝白人生,吴元新沉浸于蓝印花布的古董收藏、技艺传承、艺术研究、院校教学和产品创新,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立体式传承模式,讲述着一个非遗传承人的职业情操、艺术品格和工匠精神。女儿吴灵姝说:“蓝印花布就是他的生命。”女儿要传承的,就是父亲追求的——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记忆与文化精神流芳百世。
4.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书画院的“妙心布艺工作室”,是一个颇有文化创意的手工布艺创作室,两位女主人公是王颖、妙心。几架木制多宝格上,错落摆放着杯垫、扇套、茶席、琴垫、壶套、文玩盒等,每一件都是纯手工制作,图案或古朴浑厚,或清新雅致,很是赏心悦目。
王颖取下一个杯垫,为我们介绍它是如何制成的。
“这个垫子一共3层,最外一层是香云纱材质。”王颖说,香云纱以丝绸为底,用广东产的薯莨汁液染色处理而成,处理后的布料仿佛薯皮的颜色,色调古朴结实耐用。这种工艺已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杯垫的图案由妙心手绘,仿薯皮色的背景上以白色基调描绘荷花,只寥寥几笔,再配上打籽绣的米黄色花蕊,一朵出水的荷花顿时活了,其高洁之态栩栩如生。
在她们的布艺作品中,杯垫可能是最简单的。如果是创制一个储物盒,光制作至少就得一周时间。“这还不包括设计,算上设计,所花时间就更多了。”妙心说,她们选用的布料弹性都较弱,这就要求剪裁十分精确,误差不能超过一毫米,不然缝出来就可能鼓包或起皱。“因为我们是在完成一种创意,所以精益求精。”王颖说。
在她们看来,这种艺术的承载和美感的来源都必须是手工。“所有绘画、刺绣、堆布、缝制,包括内胎等都是纯手工制作。”王颖说,有人曾给我们建议,说一些看不见的地方可以用机器缝,那样省时省工,成本会低很多。可这不符合我们的理念和追求。“我们不会为了钱,去改变理念和追求。我们坚守的就是个性化创意和纯手工制作。”妙心说。
然而,坚守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南池子的两年,她们亏进去20万元,主要是租房的支出。为此,王颖和妙心甚至把自己多年积攒的住房公积金都取出来花了。
身体和心力上的付出也很大。王颖抬起她的右手,无名指上因为针线活儿留下的茧子清晰可见。“别人使顶针一般是中指,我习惯用无名指。虽然有顶针,干活时还是难免伤到手。”王颖说。
妙心也差不多,她为了工作顺手,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个带皮套的顶针。这枚顶针造型独特,纤巧灵秀。“在我看来,顶针是中国女人最美的戒指。”妙心捏着这枚顶针笑笑说。
在这个工作室,布艺只是个笼统的说法,并不能完全概括王颖和妙心的作品。“人家常常问我们,你们这种手工工艺叫什么?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妙心说,它融合了刺绣、绘画、木工、堆布、结艺等各种材质和工艺,它是一个综合体,现在没有定型,未来还有无限的创意空间。
如今,“妙心布艺工作室”的作品已频频出现在嘉德、保利大型拍卖活动的展台上。
5.有媒体统计,截至2012年,全球超过200年历史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长寿企业”为什么能存在,因为他们都在传承着匠人精神。
回顾中国历史,春秋时期,鲁班便发明了木工工具、攻城器械、农业机具、仿生机械等,被视为工匠的典范与祖师;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三国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北宋沈括撰写《梦溪笔谈》、明朝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中国自古以来似乎并不缺少“技近乎道”的源流。《增广贤文》言:“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底层人眼里,再多的财富也有失去的时候,唯有一门手艺可以保证自己衣食无忧。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认识,民众愿意学手艺,为了饭碗的坚固,还愿意将手艺练得越来越好,无形中,工匠精神就逐渐形成了。
可是,受到儒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思维的影响,“读圣贤书”是正途,当工匠不能出人头地。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而现在的情况也并不乐观,人们趋之若鹜的是当官、做老板、成为大明星,对工匠更是不屑一顾;在中国教育机构中,依然受到所谓“精英教育”的影响,似乎唯有培养“能干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的人”才算是成功教育。
央视推出的让人叹服的《大国工匠》们,他们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比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谁说这种贡献会比高级白领和CEO逊色呢?著名作家刘震云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原子弹上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一点都不丢人,同样值得敬仰。他们让行业发展推陈出新,实现了辉煌的人生价值,造福了大众和社会,也让中国制造水平、创造力水平,提升到了令人景仰的国际尖端。
“工匠精神”是中华文化、中华精神和民族创造力的一种本然体现。庄子就说过“技进乎道”,“技”就是今天的“工匠精神”,就是对所做事情有近乎强迫的专注。我们的美妙绝伦的陶瓷、丝绸、青铜器等生活用品,震惊世界的故宫、天坛、长城、都江堰等伟大工程,就是最好的明证。
6.据《京华日报》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技大学视察时,也殷切期望现代年轻人在学校要心无旁骛,学成文武艺。同时,也要求中科大科技人员再接再厉,创造新的天地,多培养优秀人才,报效祖国和人民,报效中华民族。
习总书记言下之意,广大师生和科研人员,要大力发扬“工匠精神”,将精益求精、严谨、耐心、专注、坚持、敬业等精神,内化为个人内在的素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都要秉持“工匠精神”,耐住寂寞、经住诱惑,不达目的、绝不放弃,推动我们的工作标准、质量、水平不断上层次,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努力实现建设经济强国的奋斗目标。
参考全部“给定资料”,联系社会实际,以“让……释放时代光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
(4)总字数800~1000字。
(责任编辑:杨小红)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课程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