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乡镇公务员 > 考试题库 > 模拟试题 > 公共基础知识 >
乡镇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来源:中公乡镇公务员考试网 肖会莲 2022-03-30 19:11:39
中公乡镇公务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带来消息:乡镇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更多乡镇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相关信息可以查看:乡镇公务员公基备考指导,乡镇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
考生们在备考乡镇公务员的过程中,常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板块。今天中公教育就带大家来梳理一下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一、先秦——军功爵制
从夏朝到春秋,选官主要按爵位。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地主阶级改革才重视按军功授爵。(从爵位到军功)
二、汉朝——察举制
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察举制,分察举和皇帝征召等。
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考察举荐孝、廉各一人,将人才推荐给中央,中央经过考核任命,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采取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征辟制度: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面。前者多为名望高、品学兼优的社会名流,被征召者多委以要职。
三、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魏晋时期,尚书令陈群向曹丕推荐九品中正制,后被采纳,选拔官员采用九品中正制(即九品官人法),由中央设立中正官,按家世、才华、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将人才分为九品,上报吏部,按品授官。后期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四、隋唐至清末——科举制度
1.发展历程:
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
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
北宋时,考试实行糊名法。
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末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根据史书记载,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近一千三百年。
2.考试程序:
进士科正式考试共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会试和殿试属于一级,都是中央考试。
院试:院试是国家科举考试的最初一级,院试包括岁试和科试两种考试。
录取:童生通过岁试,即称为“生员”,俗称“秀才”。
乡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秋闱”。
录取: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会试又称“礼闱”“春闱”。会试取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殿试出榜分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一甲只有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为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为赐同进士出身。在三甲内的都泛称“进士”。
3.相关名词:
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都考第一。
金榜题名:意思是考中科举了,因为古代用黄色的纸发榜。
蟾宫折桂:蟾宫指月宫,折桂指折桂花,在月宫里折桂花比喻科举考试中进士。
独占鳌头:科举时代称中状元,据说皇宫殿前石阶上刻有巨鳌,只有状元及第才可以踏上迎榜。后来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五子登科: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名落孙山: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中举名单的倒数第一名,名落孙山指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比喻考试或选拔没有被录取。
【试题练习】(单选)正式设进士科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隋文帝
D.唐高祖
【中公答案】A。解析: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故本题答案为A。
【考点点拨】考试中,考试制度和对应的朝代是重要的测查点,考生需要重点识记。
备考乡镇公务员考试的同学可以查看乡镇公务员考试资料,学习了解乡镇公务员申论备考指导及乡镇公务员面试指导相关内容。了解乡镇公务员招聘相关信息请查看乡镇公务员考试。
(责任编辑:何浏漪)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课程专区 ————